2024金岸法界新春晚會
《虚云老和尚画传》序
這是德嘉法師第一次擔任臨終關懷的工作,也是她在大悲學苑故事的開始,第一次的關懷對象居然像是電影中的黑道大哥!
還有第一次近距離看到死亡的景象,給她相當大的衝擊。
就讓我們來聽聽,德嘉法師分享這段難忘的經歷。
從南部趕來九十幾歲年邁的媽媽,無法相信出嫁後就不曾見過面的女兒,如今瘦弱癌末的樣子,母女相擁痛哭。究竟這一切是怎麼造成的?
讓我們聽德嘉師父說~~
德嘉法師接到社區關懷志工的電話,對方說「阿雪奶奶這幾天都吵著要自殺!」師父在服務的醫院居然見到阿雪奶奶,正向、樂觀的阿雪奶奶為何想要尋死呢?
聽了之前的三集故事,大家是否很好奇,主講的德嘉法師為何那麼會說故事?
大悲學苑十年走來,有許多臨終關懷的動人故事,今天德嘉師父又要和我們分享什麼重要的訊息呢?
這是一個56歲瀕死的女性腦癌個案,原本會在幾小時內就過世的太太,卻過了2-3天還不願意走,丈夫感覺太太是否有放不下的事?於是來求助德嘉師父。
德嘉師父把臨床當成試煉場,勇敢面對自己怕死跟對味道的潔癖,進入死亡最多的安寧病房,藉由佛教強調的「覺察」修行,讀懂臨終病人和家人之間的空氣,助人走向善終。
我們必須相信生命內在的力量!
談起大悲學苑走過十個年頭,辛苦的背後,是怎樣的起心動念和因緣。
宗惇師父分享,還沒有高鐵之前,常常搭飛機到各種場合演講分享「靈性關懷」,底下默默拭淚的聽眾,提出詢問「靈性照顧這麼重要,我可以去哪裡當志工?」及「我們很需要,但找不到資源幫忙?」
宗惇師父看到兩方的需求,便想建置一個平台,可以培訓很好的關懷人員,且心理建設很足夠後,去幫助需要的人。
德嘉師父看到許多安寧病人被要求出院時,對居家照顧沒有安全感與徬徨無助,因此造成醫病關係破裂的荒謬場景。
師父談到讓病人可以回家是很重要的,基於安寧病房有限,兩位師父和王浴阿長便從醫院走入社區,攜手成立大悲學苑。
來聽兩位師父分享大悲學苑如何走過第一個十年,又對未來的十年有何願景。
讓我們靜心細細聆聽。
現代年輕人是主動或被動成為「躺平族」?
主持人玉米提問:「要如何能激發年輕人,有那股為幫助他人的心,或是想讓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願望的動力?」
宗惇師父分享大悲在台科大的通識課程「臨終關懷與生命教育」,每學期一開課教室就爆滿,現場有好多學生是選不上課來旁聽希望加選。
從學校教育開始,師父們滿腔熱血希望帶領學生認識臨終關懷、靈性關懷,也帶學生去了解「我們永遠都活著,即便呼吸停止我們也還活著,只是換了一種形式。如果能早點知道我們自己決定怎麼活的時候,自主的生命力量才會出來。」
現在的父母用愛的教育寵壞了孩子,不捨得孩子受苦,苦都是自己承受,所以年輕人沒有受苦就不會有同理心,他覺得那些都很容易。
家庭教育很重要,「沒有不是的孩子,只有不是的父母」,德嘉師父一邊嘆氣的跟我們分享,兩個令人感慨的個案故事。
希望大家都能讓孩子有受苦的機會,該放手的時候就要慢慢放開,而且「受苦要趁早」!
主持人玉米問兩位師父:「許多大悲學苑的志工,曾經是臨終關懷個案的家屬,為何這些人願意到大悲學苑來當志工呢?」
宗惇師父回答:「臨終關懷的對象除了個案本身,對焦急的家屬也提供了很大的支持。不只師父會盡可能的去關懷個案家庭,大悲的志工都很優秀,有人更是自掏腰包南下去關懷個案。」
德嘉師父分享:「我相信志工他們都是有很大的感動、使命感或悲心,所以他們願意這樣做。無論他們是因為受苦、經歷親人離世,或是帶著問題來尋求答案,都能有感同身受的同理心,所以不希望這樣的苦,再發生在其他人身上。」
讓我們來聽這一集,兩位師父的分享~
大悲學苑緣起,居然有番外篇!?
一開始就聽到主持人玉米問德嘉師父:「當初是怎麼被宗惇師父騙進大悲學苑的?」
後面宗惇師父説:「德嘉師父怎麼可以在節目中公開罵我?」
玉米接著補了一槍:「還有錄音為證!」
這一集不會是有人假冒宗惇師父跟德嘉師父?
想要知道大悲學苑創立時的內幕故事,不想要錯過兩位師父有趣的鬥嘴過程,那請一定要點入連結中收聽!
柏克萊佛教夏日歌曲圈:佛法音樂之夜
这是一部将佛法西传的纪录片的预告片。也是宣化上人一生的大愿的缩写。仅以此纪念上人的伟绩!
This is the trailer for a documentary about bringing Buddhism to the West. It is also the abbreviation of Master Xuanhua’s lifetime wish. Hoping this documentary film will be to commemorate the master’s great achievements!